有没有一种明确的标准判断,什么是好孩子

发布人:思图励志教育日期:2020-08-12

       好孩子的"内标准"是孩子的内质,发自孩子的内心,包括四个方面:有责任心、有爱心、有德行、有才华。而这一切的前提是有正确的价值观——追求幸福。
  培养孩子的核心是让孩子有正确的价值观,正确的价值观可以引导孩子正常地生活、幸福地生活。中国的教育有一个致命的薄弱环节——孩子价值观教育的缺失。价值观的教育是家长最需要引导孩子的一个环节。现在一提到价值观,很多成人就想到"金钱"和"权利",那是狭隘的"拜金和官本位的成功观”,不是正确的价值观。 培养孩子的价值观应该是让孩子幸福,因此我把孩子的价值观命名为“幸福观"。成功的人不一定幸福,但幸福的人一定成功。
  在建立正确价值观的基础上,好孩子首先应该有责任心。
  一个人最终是要走上社会的,想在社会上立足,想要获得幸福和感成功,一定要"负责任"。其中责任感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:其一,自己的事情自己做;其二,犯了错敢于承担。
  因此好孩子的第一个标准是要负责任。
       多年的教育工作中,在学校当中看到了太多没有责任心的孩子,究其原因,都是家长造成的。一来家长没有正确的教子方法,剥夺了孩子的责任,其中最能剥夺孩子责任心的教育方法是"总要求"、"总表扬"、"总批评"、"总讲道理",还有"总是说话不算数”;二来大部分中国家长包办孩子的一切,"好好学习就可以了,别的都让爸爸妈妈来干”是很多家长的真实写照。记住,即使考上清华北大的孩子,如果没有责任心,那也将一事无成。
  其次,好孩子应该有爱心。
  "爱人者人恒爱之",只有爱别人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的爱。如果家长能够正确地爱孩子的话,孩子就会有爱心。但是,如果大人"溺爱"、"宠爱"、"有条件地爱"、"无原则地爱",就会剥夺孩子拥有"爱"的能力。
    请家长记住:爱心是责任心的外化,有责任的人才可能有爱心。对于父母的爱是"孝心",孝心就是敢于承担父母的责任,对朋友的爱就是敢于承担朋友的责任,对自己的爱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,出了问题自己承担,从而赢得别人的尊敬和爱戴。家长们,如果你的孩子没有责任心就不要奢望他有爱心,就不要奢望等你老了,他会孝敬你。
  再次,好孩子要有自己的德行。
  德行,是中国人安身立命之根本,在中国,最终获得幸福和成功的不是有才华的人,而是有德行的人。《道德经》上讲,中国人有三重境界,有才华的人被称为"有为"的人,有德行的人被称为"无为"的人,在中国大量"有为"的人帮助少数"无为"的人,让"无为"的人"无不为"。《西游记》讲的是,一个有德行的和尚在以孙悟空为首的大量有才华的人帮助下,打败了很多下三滥的人,最终西天取经成功的故事;《三国演义》讲的是,爱民如子、有德行的刘皇叔在张飞、关羽、诸葛亮等大量有才华的英雄的帮助下,最终成为西蜀皇帝的故事;《水浒传》说的是,孝义黑三郎宋江非常有德行,在107个有才华的英雄好汉的帮助下,成功闹革命的故事。这三部书承载着中国的传统文化,告诉了我们一个朴实的道理——最终的大成者一定是有德行的人。
  你想让你的孩子成功和幸福,核心是培养孩子的德行,社会公德、集体道德、个人品德构成了一个人的德行。有才无德的人比比皆是,如果你的孩子有才无德,简称"缺德",那他可能就是社会败类。把孩子养成为有德有才的人吧,只有这样的人,才是最终能成功和幸福的人。
  最后,好孩子应该适当展露自己的才华。
  何为才华?弹弹琴、跳跳舞、画几幅画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才华,只是在才华基础上展现出来的才艺和才能。才华由个性特征、知识储备和智力水平三个面构成:个性特征指人的自尊心、自信心、自控力、上进心和意志力等非智力因素的高低;知识储备是指人的自然知识、 社会知识和文化知识的多少;智力水平是指人的注意力、观察力、记忆力、思维力、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强弱。只有以上品质均衡发展,这个人的才华才是真正出类拔萃的,在此基础上,学习任何技能都会取得成就。
  一个孩子如果有正确的幸福观,对内有责任心,能够修炼自己的德行,对外有爱心,能够展露自己的才华,将来想不杰出都难,这就是好孩子的内标准。只要孩子走上社会以后最终符合上述标准,那他必定是个幸福和成功的人。